?

  大明宫,含元殿

  这既非正朝,也非午朝,而是一场紧急御前会议。

  大明宫含元殿梁的地板之上倒映着五府、六部、九卿、六科掌印与掌道御史的文武官员,此外还有齐王、楚王、魏王三位藩王在一旁列坐观政。

  今日是一次廷议,议边事。

  崇平帝坐在御案之后,脸色不虞,那张阴沉如铁的面容上,似有戾气若隐若现,目光逡巡过下方一众内阁、军机处的大臣。

  大汉朝的文武群臣同样面色凝重,一言不发,心头惊怒不已

  如果不是在以往,满朝文武群臣可能不会如此哗然,但经过近二年大汉连战连捷,在北方战事以及南方战事频频取得大胜以后,已经形成了对胜利的心理依赖。

  崇平帝冷声说道:“诸卿,西北蒙古鞑子气焰猖獗,杀我官兵,占我疆土,诸位觉得如何应对?”

  下方一众文官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议。

  “圣上,微臣以为还是需早发天兵奔赴青海,速定边患!”这时,吏部左侍郎庞士郎高声说道。

  贾珩当先越众而出,主动请缨说道:“回圣上,微臣愿领兵前往西北征讨和硕特蒙古!”

  此言一出,在场朝臣不喜反忧,甚至暗暗皱眉。

  如何还能让卫国公前往西北?这要再立了大功,难道还要升着爵位?

  那等将来对上东虏再立了功劳,更是封无可封,这对社稷更是祸非福!

  许庐瞥了一眼那站在前列奏事的少年,眉宇之下,目中也现出一抹忧色。

  西宁大败,这又让卫国公说中了!

  前日就提及金孝昱领兵出征以后,可能会大败亏输,果然不过一日的光景,西宁的败报已经递送过来。

  纵然道一句料事如神都不为过。

  可愈是这样,不能将大汉兵事尽委之于一人。

  此刻可以说,许庐这等忠直之臣的想法也是殿中一些文臣的想法。

  就在这时,一个内监快步跑来,朝着崇平帝禀告说道:“陛下,南安郡王以及诸军机进宫奏事了。”

  说话的功夫,只见南安郡王严烨以及柳芳,石光珠等人浩浩荡荡地进入殿中,行礼之后,山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

  崇平帝目光投向严烨,说道:“严卿平身。”

  说话之间,严烨连同柳芳、石光珠、马尚、陈瑞文等人纷纷起身。

  崇平帝问道:“严卿可曾知晓青海的败报,金孝昱领兵三万与敌寇对战,三万兵马尽殁于海晏。”

  就在前天,西宁递来捷报之时,眼前这些人口口声声说西宁方面必胜,结果事实证明金孝昱领兵袭击海晏,就是彻头彻尾的军事冒险。

  严烨面色一肃,拱手道:“圣上,微臣以为当速发兵救援,西宁府卫兵马战力不济,为蒙古鞑子所败,一旦彼等做大,勾连青海诸胡番人,有可能兴兵威逼西宁,一旦如此,我大汉恐怕如北宋之西夏,西北真的永无宁日。”

  说着,整容敛色,说道:“微臣愿领兵出征,为圣上平定西北边患。”

  柳芳道:“圣上,微臣也愿前往西北从征!”

  石光珠等人也越众而出,道:“微臣愿前往西北从征!”

  一如当初大婚之日的踊跃请战,南安郡王严烨与柳芳、石光珠等开国武勋,纷纷主动请缨。

  崇平帝默然片刻,问道:“如今卫国公与南安郡王都要领兵出征,诸卿以为何如?”

  此刻的天子心底明显也有些犹豫,或者说,贾珩昨日提及南安郡王等人可能会败,对天子造成了一些影响。

  因为,贾珩说中了太多的事情,就连金孝昱大败就为贾珩精准预言。

  这时,刑部侍郎岑惟山手持象牙玉笏,出班奏道:“圣上,微臣以为卫国公大战方回,朝廷为矜恤功臣而计,不宜再行劳苦奔波。”

  刑部尚书赵默在一旁听着,嘴唇翕动了下,终究没有开口。

  这位刚刚深陷科举舞弊案的前内阁阁臣,最近于朝廷大政已是蛰伏了起来。

  贾珩据理力争说道:“岑大人,在下并不觉得奔波劳苦,再说为朝廷兵事分忧,何以言苦?”

  这时,吏部尚书姚舆拱手说道:“圣上,微臣以为,京营大战方回需得休整一番,不能再派兵马,还是休养生息为要。”

  这时,礼科都给事中胡翼道:“姚大人所言甚是,卫国公刚刚大婚,朝廷为矜恤功臣而计,也不能多次派以征讨之苦。”

  江南道掌道御史陈端道:“圣上,春日我大汉才与东虏大战一场,兵马刚刚凯旋,再行出征西北,将士厌战。”

  南安郡王严烨说道:“京营在出征之前还有数万兵马留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本王率领这些兵马,再带着红夷大炮。”

  贾珩皱了皱眉,心头蒙上一层阴霾。

  南安可以败,但红夷大炮不能任由彼等带走,否则一旦落入蒙古或者女真之手,以后大汉的火力优势荡然无存。

  但现在不仅是天子不想让他领兵,就连在场的文臣也不想他再去领兵前往青海。

  哪怕再不愿承认,他大胜女真,尚配公主和郡主以后,就应该韬光养晦。

  果然,崇平帝沉吟片刻,目光逡巡过下方一众群臣,问道:“李阁老如何看?”

  李瓒道:“京营方历大战,微臣以为不宜再起国战,如是从京城抽调一支精锐,整合宁夏、西宁兵马驱逐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是否可行?”

  此言一出,吏科都给事中说道:“圣上,微臣以为李阁老此策可行,相比女真为我大汉心腹之患,青海蒙古诚为疥癣之疾,宁夏、甘肃两镇再加上西宁的十余万兵军,以京营统合,足以平定。”

  “诸卿以为,何人领兵为佳?”崇平帝沉吟片刻,问道。

  李瓒一时犹豫,并未回答。

  虽然他仍倾向于卫国公领兵前去西北,但一国之兵事,仅用一人也说不过去。

  其实,不仅是陈汉,就是任何一个朝代,只用一人的情况就是逐渐为其主导大权,最终大权旁落,没有例外。

  越是名将云集,越不会出现武将谋朝篡位的风险。

  这时,内阁首辅韩癀手持象牙玉笏,朗声道:“圣上,微臣以为南安郡王老成谋国,可以领兵前往。”

  如今朝廷兵事再一家独大,于社稷不利。

  “微臣附议。”许庐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说道。

  齐昆目中现出一抹明悟,拱手说道:“微臣附议。”

  那废两改元也需卫国公操持,西北之事不过疥癣之疾,南安郡王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出马,应该并无大碍。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在这一刻,科道御史也纷纷出班附和,可以说让卫国公歇歇的共识,早就在大汉群臣心头达成。

  贾珩看着这一幕,目光深处幽沉几分,心头就有了一些感慨。

  陈汉自立国以来这么多年,也遵循着兵事不尽委一人的潜规则,太宗、隆治年间的几场战事都陆续出现了一批新的武侯就是明证。

  可以说这是陈汉君臣心照不宣的政治默契。

  但该请战也得请战。

  只是庙堂衮衮诸公真的以为凭借着南安郡王等人,可以战胜和硕特蒙古?

  但这种话就不适合公众场合说了,既然天子已经选定了人,再说这种话就是打着天子的脸。

  南安郡王听得殿中满是响应之声,心头振奋莫名。

  小儿不知轻重,什么功劳都想揽在自己身上,如今朝臣果然都起了警惕之心,还是太年轻啊。

  崇平帝道:“子钰,你刚刚成婚,又要去江南清剿海寇,这次就交给严卿等人。”

  再是好用也不能只用子钰,必须要在兵事上有着可以抗衡的武勋,大汉的兵事不能一条腿走路。

  这也不能算是打压,子钰去了江南帮着试行新政,清剿海寇,立了功劳,该加官进爵,还是可以加官进爵的。

  贾珩面色不改,拱手道:“微臣谨遵圣旨。”

  事到如今,也只能任由着大汉君臣一厢情愿地折腾了,他也算仁至义尽了。

  事实上,如果没有五次反围剿失败,也不会有某某会议。

  南安郡王此刻与柳方等人听到那少年的声音,只觉一股舒爽涌上心头。

  何曾看到小儿这般吃瘪?真是痛快啊!

  你就是再能打,但天子和朝臣就是不用你,你又能如何?

  而且,这是君臣起了猜忌之心了?

  南安郡王目光闪了闪,心头冷笑了一声。

  一旦君臣互相猜忌,以后反目成仇也只是时间问题。

  崇平帝朗声说道:“子钰这几天,也收拾收拾去着江南,北静王水溶和两江总督高仲平上疏催了多次,江南和东南沿海,迫切紧要不在西北边事之下。”

  贾珩拱手道:“微臣遵旨。”

  说着,徐徐退回朝班。

  魏王陈然看向那如青松昂然而立的蟒服少年,心头微微叹了一口气。

  如果是他,定然全力信任着子钰,父皇其实心底深处还是猜忌着子钰的。

  崇平帝沉吟说道:“领兵主帅已敲定,诸卿议一议何时出兵,出兵几何,粮草辎重从何转运?”

  贾珩这时候面色默然,此刻他不是主事人,就应该保持沉默。

  南安郡王道:“圣上,西宁军情急如星火,微臣以为当拣选京营铁骑迅速出兵,如果勇营为京营骁锐,微臣调集此营兵马,由柳芳统领,可为前锋。”

  贾珩闻言,心头冷笑,这个南安郡王心里藏着坏水,如果调拨了他的果勇营,势必要用为炮灰,然后可以随意炮制他手下的军将。

  不过此事不需他去争执、维护。

  柳芳此刻面颊潮红,抱拳说道:“圣上,微臣愿为大军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崇平帝不置可否,而是看向李瓒,问道:“李卿,施卿,怎么看?”

  李瓒皱了皱眉,说道:“微臣以为,京营上次调拨果勇营以及奋武营刚历大战,正是将疲兵乏之时,还需休整,如调集兵马,可调集上次在京城留守的兵马,也算是轮换征战之意。”

  兵部侍郎施杰拱手道:“圣上,微臣以为也是此理,上次女真数路入寇,神京城中留守兵马皆为京中精锐,这次西征,也能成全彼等将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拳拳之心。”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两位爱卿说的在理,京营不是一路兵马,而上次出征北疆的兵马,这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高明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最近的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最近的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最新章节,最近的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