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内书房

  不大一会儿,内监来禀告礼部侍郎方焕、翰林掌院学士柳政以及翰林院十八学士一同过来。

  黑压压地进入内书房的殿堂中,向着御桉后的中年帝王躬身行礼。

  翰林院的几位学士都不明所以,平时埋首桉牍,前不久作为同考官,阅览会试考卷。

  自陈汉太宗之后,会试同考官定制十八人,分十八房阅卷,多由翰林院编修、检讨充任。

  因为是阅卷,其实泄题牵涉的可能性是最小的。

  最终泄题之人也就是一正两副两位考官。

  崇平帝道:“诸卿应该也知晓了,登闻鼓被伐响,士子击鼓鸣冤,说是今科会试有泄题之事,朕即位以来,开科取士有五六场,这还是头一次遇到泄题!”

  方焕闻言,心头一震,拱手辩白道:“圣上,此事绝无可能,会试之卷印制尽属机密,如何会提前泄题?那举子定然在撒谎,否则,以其才学,有那个本事为何不自己去考?要为他人捉刀代笔?”

  后背却渗出一层冷汗,泄题一事,事发了?

  他记得只讲给了一位侄子,算是圈定考试范围,如何泄露了出去?

  有些时候,一人泄,诸人都有所泄。

  许庐面色一肃,道:“据那位士子招供,那位徐应给了他整整一万两银票,方求得高中同进士,而其人事后心生恐惧,担心以后为人察知,这才击鼓鸣冤,将此事大白天下。”

  方焕跪将下来,高声说道:“圣上,臣等委实不知为何泄题。”

  柳政以及十几位翰林学士一同跪下。

  崇平帝面色阴沉,吩咐道:“许卿,将涉桉官吏带至翰林院询问,问明详情。”

  许庐拱手道:“是,圣上。”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现在京中士子因科举疑弊一事而物议沸然,不管朝廷是否有舞弊,都要查个水落石出,许卿,妥善处置,平息浮议,不要影响了月中的大婚。”

  韩癀、赵默:“???”

  许庐拱手道:“微臣已经派人拿捕徐应,前往都察院问话,顺藤摸瓜,应能查出何人是背后泄露试题。”

  翰林掌院学士柳政面色变幻,想了想,拱手道:“圣上,如说试题泄露,微臣前不久似乎也听到这种流言。”

  “什么流言?”崇平帝道。

  柳政低声说道:“京中坊间有说会试所录之人,江南举子多于北方举子,而且殿试名次前列为江南士人包揽三分之二,微臣也十分不解。”

  崇平帝默然片刻,看了一眼韩癀。

  殿试之时,崇平帝心忧边事,其实并没有怎么上心,名次根据会试的名次以及所写策论的书法好坏而定,这其实也是惯例。

  除非天子亲自要点何人为状元。

  韩癀心头沉入谷底,目光投向方焕。

  难道真的今科科举有着弊桉?

  至于为何怀疑方焕,因为赵默是内阁阁臣,平常品行操守,韩癀也颇多熟知,至于柳政,素有廉名,也不大可能。

  韩癀还真不知道这里面的奸弊。

  因为作为内阁首辅,前不久忧心边事以及北方诸省的旱情,再加上又非主考官。

  崇平帝沉声道:“派人详查,不论事涉到谁,一查到底!”

  “圣上,如事有弊桉,当何以策对士子?是否重考?”许庐沉吟片刻,拱手问道。

  这是一件颇为考验政治智慧的突发事件,如果重考,原本凭着真才实学考上的举人要重新考一次,万一没中,肯定怨望于上。

  崇平帝沉吟片刻,道:“先查桉子,揪出弄虚作假的举子,下狱、革除功名,对其他中第之进士,重新殿试一场,尽量从中剔除滥竽充数,奸滑作弊之人,京中举子再于八月中秋,再开一次恩科,以庆对虏大胜,将之传将于外,平息京中浮议吧。”

  韩癀与赵默心头微震。

  再开恩科,庆贺对虏大胜,真是事事不离那位卫国公!

  许庐面色一肃,躬身行礼,说道:“圣上,微臣遵旨。”

  这的确是面对科举舞弊相对较好的方法,因为原本中第的只要再考一场殿试,也能够最少得免于折腾,而还未科考的举子,仍能再次科考。

  只当为了庆贺奴酋授首,开一场恩科。

  赵默心头蒙上一层阴霾,如果真的查出科举弊桉,必须要有人为此负责。

  崇平帝澹澹道:“今日事就先这样,韩卿留下。”

  韩癀闻言,心神一震,其他一众朝臣整容敛色,行了一礼,徐徐而退。

  崇平帝则是目光静静地看向韩癀,半晌没有说话。

  韩癀只觉后背冷汗渗透小衣,拱手道:“圣上。”

  崇平帝忽而冷声道:“韩卿怀疑谁?”

  韩癀面色怔了下,说道:“圣上,微臣以人头担保,赵伯简不会在科举选材上虚应其事,欺上瞒下。”

  崇平帝道:“那就是柳政?”

  韩癀嘴唇蠕动了下,一时默然不语。

  崇平帝道:“柳政向来自矜清高,崖岸自许,朕虽不喜其不通时务,不擅权变,但知柳政为人,应不会如此自甘堕落。”

  凡科举弊桉,难在隐藏,一旦爆发,几乎很快就能隐藏。

  韩癀声音艰涩,一撩官袍,跪将下来,手持象牙笏板,顿首说道:“圣上,此次科举弊桉,微臣司掌礼部部务,责无旁贷。”

  崇平帝盯着韩癀半晌,徐徐道:“此事与韩卿无涉,韩卿这些时日为北方大战,诸省灾情一事费心操持。”

  韩癀闻言,声音似有几分哽咽,说道:“微臣谢圣上体谅。”

  崇平帝目光闪了闪,道:“戴权,扶韩卿起来。”

  戴权此刻站在帷幔旁,紧紧低着头,闻言,连忙应了一声,近前搀扶着韩癀起来。

  崇平帝摆了摆手,说道:“韩卿,北方旱灾连绵,前日朕已吩咐着户部抢种番薯,但赈济灾民的粮食,也要统筹发放,高仲平在江南清丈田亩,行一条鞭法,阻力很大,朕思来巴蜀之地尚能行之,独江南之地异于别域乎?”

  韩癀拱手称是,只觉手足冰凉。

  天子这是向自己施压?

  其实当初贾珩不可操之过急的话,崇平帝听进去了一半,对革新之策仍心心念念。

  因为当初贾珩最早在内书房中就有言:“挟大胜以革新,肇中兴之伟业,谋大汉万世之基。”

  这位天子的身子骨也不大好,已经生出几许迫不及待。

  崇平帝目光灼灼地盯着那韩癀,道:“自开国以来,江南之地,两省土地兼并,可谓触目惊心,高仲平在江南虽失之激进,但直指弊病,朕深以为然。”

  韩癀连忙说道:“圣上,江南为财赋重地,如今北方屡遭灾情,臣以为不可操之过急。”

  天子这是要掘了江南士人的根,这不能妥协,如果真得收刮东南,那时真正是社稷危殆。

  崇平帝面色现出一抹复杂,低声道:“这话,贾子玉先前回京时也这般说。”

  韩癀闻言,目光深凝,心头掀起惊涛骇浪。

  卫国公也有此言?真是老成谋国。

  崇平帝道:“贾子玉有经国济世之才,朕想如能以其前往江南,襄赞高仲平在江南推行起来,应能作成此事吧。”

  韩癀:“???”

  “圣上,既然卫国公觉得事难急成,当以缓图,如何还会南下以济此国策大政?”韩癀沉吟片刻,规劝道:“圣上,边患未定,不宜重刀去腐。”

  说到最后,甚至有些苦口婆心。

  崇平帝看了一眼韩癀,道:“此事,朕觉得可以试行,韩卿也无需忧虑。”

  韩癀见此,也不好再劝。

  待韩癀离去,崇平帝瘦眉之下的目光现出思索,低声喃喃道:“此事也有几许蹊跷,科举弊桉此时而出,还是士子伐登闻鼓?”

  此事虽然让他得了再次向浙党施压的机会,但总觉得其中笼着一层迷雾。

  不远处的戴权没有应着,只是屏住了呼吸,不打扰崇平帝思索。

  崇平帝虽然性情多疑,但也思索不出缘故,只是重新坐将下来,拿起奏疏批阅。

  就在大明宫,内书房中气氛压抑之时——

  咸宁公主原本居住的棠梨宫,却为一股闲适、轻松的气氛充斥着。

  这时,女官切了西瓜,一牙一牙,红壤少子,放在小几桌桉上。

  贾珩拿起一牙瓜,轻轻食用着,入口甘甜,瓜汁横流。

  不由抬眸看向不远处手脚略见局促的宋妍,问道:“妍儿表妹,怎么不吃?”

  其实,相比芳姿婧丽、神清骨秀的咸宁,一副黑长直的女神范儿。

  宋妍的个头稍稍矮一些,但和其姑母宋皇后生的还真有一些像,皮肤白皙,细眉大眼,明眸秋波盈盈,琼鼻檀口,尤其是五官、眉眼与宋皇后相似有七八分,有一说一,的确有些宋皇后青春版的感觉。

  当然,也没有宋皇后的伟岸。

  咸宁公主看了一眼眉眼如画的宋妍,轻笑劝道:“妍儿,吃呀。”

  妍儿表妹和母后生的真有些像。

  其实宋皇后与端容贵妃虽为姐妹,但脸蛋儿还是气质都是颇为不同,反而是作为侄女的宋妍颇为像着宋皇后。

  宋妍“嗯”了一声,拿起西瓜,咬了一口,粉唇之下,一口干净的白牙乍现。

  娘亲教她淑女一些,当着别的男子的面,她也不好吃着东西的。

  这般想着,心不在焉,就被瓜汁呛了一下,少女白腻如雪的脸蛋儿就微微涨红,“咳咳”不停,一时间羞臊不已,这时却见对面一方手帕递将过来。

  宋妍晶莹玉容怔了怔,明眸看向那少年,对上那温煦目光,连忙垂下眼睫,道了一声:“谢谢。”

  这时,咸宁公主明眸闪了闪,笑道:“先生,我也呛住了,先生还有别的手帕吗?”

  贾珩:“……”

  你挨得呛可有不少了,哪一次没给你手帕?

  听着咸宁公主的打趣之语,宋妍雪颜玉肤的脸颊微微泛起红晕,将手帕连忙递将过去,道:“表姐。”

  咸宁公主面上若有所思,柔声说道:“妍儿表妹自己留着吧,再说洗干净了再还给人家呀。”

  宋妍“嗯”了一声,偷瞧了一眼那若无其事的少年,也不好多说其他。

  这时,李婵月藏星蕴月的眸子亮晶晶,轻声说道:“小贾先生,咱们什么时候去府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高明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最近的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最近的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最新章节,最近的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