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巡天 第2487章 煮到死前才惊知

小说:赤心巡天 作者:情何以甚 更新时间:2024-12-12 18:00:39 源网站:xbiquges.com
  太虞真君,天下李一!

  这是他第一次参与景国大朝。

  他不去在意任何人的心情,但所有人都需要揣摩他的来意。

  执掌“最初”和“最终”,是“开始”也是“结束”,他的力量每一日都在暴涨。这个名字和姜望一起,斩开了这一代的上限,并且还在不断地拓展,遂有如此广阔的天空,天骄并起,万类相竞。

  李一走过的路像是一柄剑。

  被他剖开的视线,即是环绕在这柄长剑周边的无形无色的剑气。

  这柄剑剖开了中央大殿,一直剖到百官最前——

  天下不能掩其锋。

  他站定了,止于丹陛之前。

  与他站在同一线的,只有三个人。

  分别是前相闾丘文月、荡邪统帅匡命、晋王姬玄贞。

  这个站位几乎说明了一切。未来二十五年,景国朝堂的格局由此体现。

  在自此而至神霄的这段时间里,此三者将是景国朝堂上的文臣第一人,武官第一人,宗室第一人。

  而李一,是未来。

  朝堂之上,衮衮诸公,谁能不羡呢?

  仅靠修为和天资,就能走到如此位置。

  就连皇帝也耷了耷眼皮,笑出几分欢喜:“太虞来了!”

  李一低头为礼:“见过陛下。”

  他道:“掌教不便临京,令我如他至。”

  道门三脉圣地的掌教,几乎从不到天京城来,只是以几尊天师为监督国事的代表。毕竟在道国名义上,三大掌教和大景天子是并立的。真见了面,座次不好排开。

  李一这句话的份量是这样重,以至于天子都要庄严对待:“混元真君对朝事有何建议?朕愿闻之。”

  “掌教只叫我如他与朝,没叫我提什么建议。”李一道。

  皇帝笑了笑:“那太虞暂且旁观,于朝局有什么想法,再任性言之。你纯心求道,莫拘俗礼。”

  李一“诺”了一声,而后便立身缄言。

  他只要站在这里,就是大罗山投下的一枚沉重砝码。别的确实也不太需要做了。

  徐三不免心向往之,又暗暗地忖度局势——李一师兄今日代掌教入朝,是他事先所不知,说明高层有一些如他这般核心真传都不能前知的动静,会是什么呢?

  他站得板正,头低得谦卑,眼角余光到处窜。

  在殿上都有座位的宗正寺卿姬玉珉,以及端坐在银河金桥上的四大天师,可以算是超然于百官之外。

  和太虞师兄同样站在最前列的三个人,晋王自不必说,是当之无愧的宗室第一。

  立在左侧第一位、代表百官之首的闾丘文月,是板上钉钉地将会官复原职。本来退位就是为了布局展开,如今将一真道一网成擒,她自然也该回到她该有的位置。

  岂不见今相师子瞻都还站在她身后,显然位次早已定好。

  对师相来说,有这一段掌权的体验,往后再次拜相,也就顺理成章。天子把他在这个位置上拿起又放下,必然也少不了补偿。俸禄,食邑,秘典,该有的都会有。

  对文相来说,在相位上怀罪而退,是官道修为的重大打击,虽退而复归,又建下如此大功,也都不能填补——正因为如此,她早前去位求死,才真正有说服力,才确实能让一真道有所轻忽。

  但恰恰是百害其身而益国,天子绝不会忘了她的付出,也会给予她更大的信任。

  接下来一统六合的宏业,才是这对君臣的所求。

  相对于文相站在那里的理所当然,匡命与她并立百官最前,才是让人难以想象——在一真道覆灭之前,匡命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这个位置的!

  论功勋、论资历、论才能、论出身,他站在那里,为什么?

  哪哪儿都沾不上啊。

  但大朝之上,百官站位都有严格的规定。该站在哪里,位置有什么变动,入殿之前,礼官都有专门交代,谁也不可能错站。

  徐三想着想着,就惊色难掩,只得把头压低。

  “众卿平身!”

  皇帝的声音就在这时候响起来。

  徐三几乎觉得这是在针对自己,但也明白自己还不配被天子针对。他刚刚往下压的脑袋,又尽量自然地抬起来——也看到一顶顶官帽,在他前面次第抬起。

  风吹稻苗满田青。

  景国的官儿可真多!

  皇帝自丹陛之上,投下他莫测的眼神,语气倒是很轻缓:“今日大朝议事,以国务为重,俗礼且免。”

  “众卿都在,朕就长话短说。”

  他略一沉吟:“第一件事,免去楼道君皇敕副帅之职,以淳于归继之。”

  徐三心里的第一个念头是,长话……这也太短了!

  继而便是一惊,天子开口就是重头戏吗?

  淳于归担任皇敕副帅是先就确定了的事情,今日不过走个过场,公宣一下,倒也没什么可意外的。真正的重头戏,是楼约卸下皇敕副帅的位置后……将往何处?

  按照徐三在朝会开始前所得到的隐秘消息——天子属意让楼约担任玉京山大掌教之位!

  徐某人刚被放回大罗山,就能得到这个隐秘消息,可见它有多么不隐秘。

  在正式决定之前就满城风雨,恰恰说明帝党对这个位置的势在必得。恰恰是这个位置太重要、太关键了,才会在朝会开始之前,就必须得到诸方确认。

  景国国相都能一言去一言复,尽为帝权所决。

  玉京山大掌教之位,是不能够打偷袭的。

  围绕着这个位置所引发的争端,很可能瞬间就是一场巨大的风暴!

  天子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淳于归今日全甲在身,煞是英武,拜于殿前:“臣必肝脑涂地,为国尽忠!”

  皇帝似乎笑了笑,补充着解释了一句:“楼道君甫进绝巅,专意于修业,眺古求今,向朕请辞皇敕副帅之职,朕先就允了。淳于归少有贤名,长大愈发端正,累功妖界,堪当重任。今日算是公宣。”

  来了!来了!徐三竖起耳朵静听。

  一口一个道君,再来一个绝巅之后的修业,意思也太明朗了。

  虽则作为大罗山嫡传,他本心希望道权和帝权平衡。但此刻他真的太好奇,皇帝是准备怎样确定这个位置,而玉京山那边,尤其是西天师,又会如何反应。

  整座中央大殿,也都在等着皇帝的下文。

  皇帝的声音道:“第二件事,文相为国事奉心血,为社稷谋万年,忍辱自伤,乃诛一真。功盖历代国相,实为天下无双,理当官复原位,俸追三等,礼加太傅。”

  这意料中的事情,也没什么好讲。哪怕以丞相之尊,加太傅衔称,是本朝未有之贵。

  徐三甚至连闾丘文月的反应都不关心,他只想看重头戏。

  皇帝又道:“第三件事,荡邪统帅匡命,累有功勋,重于国势。参与剿灭一真道,参与击杀一真道行刑人,参与揭露并围攻一真道首宗德祯,因功授衔,予‘天都元帅’!”

  徐三当然更不关心匡命。

  但“天都元帅”这四个字一出,他愕然抬眼!

  “天都元帅”只是一个虚衔,但与八甲等“道国元帅”衔相比,“天都元帅”的定义里,有一条“总制天下兵马”之权。

  上一个加此衔的人,是于阙。

  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得到此衔的匡命,已经在名义上,成为景国兵事第一人!

  天子对他的表功非常简单,有一种懒得认真的美感。参与这个参与那个,“参与”究竟是个什么程度的功劳?谁也说不好。

  可天子这样说了,天下就只能这样认。

  与已然证道真君的匡命相较,玳山王姬景禄在兵略上还未得到太大证明,其所统御的斗厄军,在沧海实力大损,也已经替出八甲。执掌皇敕军的楼约,则是刚刚放开了军权,转由淳于归替之。神策统帅冼南魁,尚只是洞真境界,且被原天神丢出和国境外,身上虽皮肉之伤,却也顽强不磨,少说还得养三五个月……

  偌大帝国,在兵事上确实没人能比匡命更重。

  当然,南天师应江鸿这个事实上的中央帝国兵事第一人,不在讨论范围里。倘若真有倾国之战,谁也不会比应江鸿更被信任。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天都元帅”这个勋衔,往常只会授予帝室所直属的名将。

  不是斗厄主帅,就是神策主帅。

  它几乎代表帝国的最高军事地位,也从来是帝党的禁脔。

  中央帝国虽然是三脉同参,毕竟是姬姓皇朝。虽称为“道国”,也是以国家体制为核心。

  在兵事上从来都是以帝室为主,在军机枢密使扩额为十一人之后,更是如此。

  匡命走上这一步,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他已经彻底地倒向帝室,赢得天子的信任,要么是玉京山拿到了中央帝国的最高军事权力——在玉京山大掌教宗德祯以罪受诛的今天,后者显然绝无可能。

  所以匡命自此已经可以被视为帝党。

  单单匡命倒向帝室也就罢了,可他同时还是荡邪军主帅,还执掌着荡邪军!

  自道历元年景国建立以来,这八甲强军,从来是三脉连同帝室共掌。属于玉京山的两支军队,从未旁落军权。

  就连当今天子想要拓展军权,也是用【皇敕】替【斗厄】,用如此迂回的方式,试图先变八甲为九甲。本质上还是当初在军机楼扩额的手段,在不向道门伸手、不引起激烈反弹的前提下,将军权稀释。

  这也在景国建立以来诸方的默契里,帝权与道权,无非东方压西风,你来我往,此时亦彼时。

  但一真道的覆灭将一切改变。

  一真道首爬上玉京山大掌教的位置,更是给了帝室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三千九百年仅这一次的机会!

  皇帝提着一真遗蜕走上玉京山,赶走原天神,顺手就把匡命扒到了身后来,还拿走了荡邪军。

  而这并不是终点。

  徐三已经想到了更可怕的一件事——

  天子遇刺时,乃是杀灾统帅裴星河负责护卫事宜。听说还是天子点名要他去的。结果护驾天子,却护出了一个刺王杀驾!

  玉京山的军事统帅护驾,玉京山大掌教谋刺,这干系要如何摘得干净?

  全看天子怎样追究!

  若要论功论罪,天子便是当场将裴星河刑杀,也没谁能说出什么话来……没人能够救他。那么在这种压力之下,面对提着一真遗蜕的天子,裴星河有没有可能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高明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赤心巡天,赤心巡天最新章节,赤心巡天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