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葡萄也叫料器葡萄。

  首创这种工艺产品的常氏家庭,被称为“葡萄常”。

  不过“葡萄常”其实原本并非姓常,而是一个蒙古家族。

  那大约是在1850 年,有位蒙古族部落公主被清皇室选入宫中。

  随从进京有个叫“富贵”的蒙古族女子,也嫁给了京城正蓝旗蒙古兵营里的一个亲兵为妻子。

  夫妻日常生活皆靠皇宫发放的俸禄维持。

  咸丰三年,也就是1853 年,由于皇帝下旨免了部分旗人的钱粮。

  于生计无措时,富贵不得不学着用胶泥捏制瓜果,晾干涂色后到街头售卖。

  后来她用胶泥捏成珠,把泥珠攒成葡萄,比别的泥瓜果格外显得新奇,逐渐得到买主的喜爱。

  富贵的儿子韩其哈日布,也从小学捏泥葡萄。

  成年以后,他试着用玻璃料做成葡萄珠,攒成嘟噜后送到集市上出售。

  当时的玻璃材料是很时髦新鲜的,这种创新大受欢迎,很快被人抢购一空。

  从此,京城也就有了玻璃料葡萄。

  清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 年,农历的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

  皇宫里派人四处搜罗手工艺品,还指令在京旗人不分贫富,每户摊派一件寿礼。

  内务府官员则从这些供品中挑选出一部分精品陈设在颐和园内,专供慈禧赏玩。

  京城的农历十月已到“小雪”节气,慈禧突然看到凋零的草木中悬挂着蔓叶油绿、珠圆玉润的玻璃葡萄,竟以为是真的,要摘下几串品尝。

  当得知这是一个叫富贵的蒙古族女人和她儿子亲手制作的料果,又听到富贵的身世,西太后一时兴起,就封富贵为常在,为了图个“富贵常在”之意。

  此外,她还亲笔写了“天义常”,本意是“天意常”三个字赏赐富贵母子。

  事后宫内将这三个字做成一块一米长、半米宽、黑底金字的牌匾赐给了富贵家。

  从此,这个御赐名号就使得富贵一家改姓了常,被京城人称为“葡萄常”。

  什么年代都不乏有蹭热点的人。

  因为眼见常家一夕成名,买卖日益兴隆,京城的同行业不免争相仿制他们家的料器葡萄。

  只是无论哪一家做出来的料器葡萄,都不如常家的精致。

  人说常家做葡萄有“绝招儿”,秘不示人,这是真的。

  因为只有常家的葡萄是空心的,不像旁人是死个膛儿的。

  如此一来,省料不说,质感也好。

  但最关键的,还是常家能做出挂霜的效果,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为此,“葡萄常”甚至扬名到了海外。

  1914 年常家以料器葡萄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了一等奖。

  自此常家陡然而富,门口成天车水马龙,就连外国人的“洋庄”也登门来争相抢购。

  当时常家的料器葡萄能火到什么程度啊?

  一个月下来,常家差不多能收到二十四五种外币的预付款。

  所以后来,常家又陆续增添了玻璃瓜果、酒杯、旗顶等,大量出口,远销欧美各国。

  当时京城西湖营的振德兴、王府井的仁立公司,以及毛家湾的汉森洋行等,都是常家的经销商。

  但这种日子也让常家的第三代男丁沉溺于享乐。

  个个都不碰家传手艺,只愿意提笼架鸟,成了不务正业的少爷秧子。

  不用说啊,吃喝嫖赌的习气一沾,再大的家业也会成为泡影。

  就在当家人韩其哈日布过世后,也没过上几年的好日子,常家就因为诸位公子哥在外欠下了庞大债务,岌岌可危。

  而常家的男人扛不住债主子登门,这一切就统统都压在了实际的手艺传承人,常家第三代的女儿常桂福、常桂禄、常桂寿和第四代的孙女常玉清、常玉龄的身上。

  她们为了不使自家的手艺流失,为了把家族撑起来,含着眼泪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决定——终生不嫁。

  只是牺牲虽然伟大,但造化弄人。

  由于战乱连年,世道变化,社会对奢靡摆设的需求日益减少。

  各种苛捐杂税,敲诈勒索却与日俱增。

  很快,常家的葡萄就卖不动了,落魄不可避免。

  姑侄女几个人只好随着季节变化,分头以卖烤白薯、卖糖豌豆、卖糖葫芦和炸油饼、捡煤渣、给人家拆洗被褥为生。

  直至1949 年后,新社会的重文区政府找到常家,动员和支持她们尽快恢复“天义常”字号的玻璃葡萄,这常家五女才又重开旧业。

  1952 年初夏,恢复生产的第一批玻璃料葡萄出来了,就送到在京城天坛举办的全国物资交流大会上。

  一架精制的《五月鲜》料器葡萄引得观者无不赞其“技精艺绝”。

  就此有了批量订货,销路很快打开了。

  随后,在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中,出于可以保住秘方的考虑,常家五女并没有加入京城料器厂。而是参加了京城第一绒绢花生产合作社,组成了该社第一个独立的自产自销的专业生产小组。

  常桂禄手艺最好,每月工资一百三十元,其他人每月七十元、八十元不等。

  社里不但遵从许诺,让她们仍留在家里干活。

  而且为扩大生产、提高劳动效率,还为她们从通县调来两个烧玻璃珠的炉工,从外地给她们招收了四名女徒弟。

  1956年,常家五女带着几个徒工,光做葡萄年产值就达到了三万八千元。

  甚至有个外商订货时居然一开口就要五万枝葡萄。

  就这笔订单,她们全年也忙活不过来,是又喜又愁。

  这年夏天,常桂禄还被评为京城手工业行业中惟一的女性“老艺人”,并当选为妇联委员。

  只可惜花无百日红,人力根本无法与历史大势相抗衡。

  1966 年一来,常家的料器葡萄又在市场上绝迹了。

  此后,常家五女中的常桂禄、常桂寿、常玉清相继去世。

  1977 年,就连常桂福也走了。

  至此,“葡萄常”的料器葡萄,不但在京城的市面上已经完全消失了。

  真正的传人也就仅剩下常家五女最后的一位——第四代的常玉龄了。

  直至1979 年6 月,为帮助街道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常玉龄才在东花市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借助一间旧库房作吹坯车间,带着几个待业青年,重新恢复了料器葡萄的手工艺制作。

  然而,由于玻璃葡萄属纯手工技艺,工序繁多。

  刚开始时艺徒技术不熟练,产量低,导致经济效益十分不好。

  结果在1980 年秋,这一生产合作社最终因为管理不善、资金匮乏等原因,又宣布解散。

  “葡萄常”的手艺终究没能立住。

  以上的这些,就是宁卫民和乔万林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找到常玉龄居住地所属的重文区东花市街道之后,由街道办的牛主任为他们详细介绍的。

  而且还不光说,甚至这位牛主任还与有荣焉的,把前几年街道生产社在常玉龄指点下生产的两串料器葡萄,拿出来给他们看。

  应该说,“葡萄常”的成名经过是颇具传奇性的,听着就跟一部精彩的评书似的。

  如果小说或者拍成影视剧,其精彩性,应该也不比那国药背景的《大宅门》差多少。

  还有那料器葡萄的实物效果也是极为让人惊艳。

  无论是紫葡萄还是马奶葡萄,都质感十足,恐怕谁见着都不敢相信这居然是假葡萄。

  所以就冲这些,开了眼的宁卫民和乔万林就没白跑这一趟。

  然而再怎么样,终究也没办法抵消正事没着落的沮丧。

  像乔万林听完,就忍不住哀叹一声,为“葡萄常”败落大感泄气。

  “卫民啊,合着咱俩又白跑一趟。‘葡萄常’都没了,咱想买也买不着啊。你说下面怎么办吧?咱们是回去求京城料器厂呢?还是索性就放弃用料器?要依着我啊,不行咱还是玉器厂吧,就是珠宝玉器盆景再贵,那有总比没有强不是?少点就少点吧,小点就小点吧……”

  宁卫民正沉思间,却不妨那牛主任贸然接了口。

  “哎哎,乔同志,不是我驳您,您刚才这话还是有点问题的。‘葡萄常’是不做葡萄了,可懂技术的人只要在,想做还能做啊。如果常玉龄人要不在了,‘葡萄常’这门绝活,才是实质性的宣告死亡了。至于现在,咱们区里要是给点政策扶持一下,再批点贷款。只要让常家重新点火吹珠,您想要多少葡萄没有啊。”

  “不瞒您说啊,我们街道实力有限,真是没有外贸的销路,这才是上次办生产社失败的原因。可东西真是好东西啊。您二位慕名而来,看见这玩意,也不算失望吧?”

  “这位想买葡萄的同志不是皮尔?卡顿的吗?您那么大的外企,要是能把我们的葡萄给卖到国外去,还不是小事一桩啊。那今后,您公司从中挣大钱,‘葡萄常’的手艺还能传下去。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嘛。”

  “真不是我替常老太太吹牛啊,人家实打实的是受过咱们伟大领袖表扬过的手艺。要不是想当初非要保住秘方,人家一家子就进京城料器厂了,少说也得评个六级技工。可惜啊,这人就没长后眼,才会走背字儿。这不,现在想交出秘方了,人家料器厂也不稀罕喽……”

  一番话下来,牛主任不但无意中点明了,京城料器厂和“葡萄常”之间所存在的龃龉。

  让宁卫民和乔万林落了个明白。

  而且他所藏着的心思也暴露无遗。

  那就是惦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想借机哭两声,看看能否靠着区里的力量,把生产社重新开起来。

  要不为什么这么热情相待,这么耐心的介绍啊?

  很显然无利不起早啊。

  不用说,他要是真能达到目的,那他们东花市街道既能多点收入,辖区的几条胡同,待业青年就能少上几个。

  可问题是,基层单位的日子不好过,难道区里上级单位的日子就好过了吗?

  现在哪儿都缺少经费啊,要不然服务局的麾下管着那么多餐饮企业,又何必对宁卫民的提议感兴趣?

  不就是图外企资本雄厚,他有赚大钱的本事,也想跟着沾沾光,弄点小金库的活钱嘛。

  所以乔万林连想都没想,一口拒绝。

  “我说,牛主任啊。你可真够可以的,还跟我们打这样的埋伏啊。我们是来买东西的。哦,就因为没卖到,我们就得投钱扶持你们啊?这合情理吗?不是不帮你,也不是不想帮你们,关键是我都没法跟上级开口打报告啊。怎么说啊我?”

  “再说了,你对这事儿的职权所属也没搞清楚啊。像你们这样的工艺美术产品生产社,是该划在轻工局管的。我们服务局可管不了这段儿。我们要出钱扶持你们,区轻工局那就得告我们的状。”

  “还有,出口外销的渠道你也想简单了。那是归外贸公司管的。你别看宁经理是皮尔?卡顿公司的,根本就没权利把国内的工艺品卖到国外去。何况人家是服装企业,你让人家一卖衣服的怎么帮你卖玻璃葡萄?你觉着可能吗?”

  牛主任被说得脸红了,这才明白自己确实处处无知,句句莽撞了。

  可事儿还就是这么绝,没等他出声解释一下呢。

  坐在一边的宁卫民可是把乔万林的面子撅了。

  他的回应居然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哎,万林,话也不能这么说。其实牛主任的想法,我认为无可厚非,为街道的居民谋福利嘛,这是父母官该做的啊。人家这是尽职。多好的干部!再有,我也不是没和街道合作过啊,我们煤市街那缝纫社,原本才二十几个人,现在都办成六十人的小缝纫厂了,那不就是我帮的忙嘛……”

  “不是,你……这说什么呢?你没吃错药吧?合着你没买着猪肉就要自己养猪啊?”

  乔万林都懵了,没想到宁卫民这小子居然跟他唱反调。

  随后发出严辞警告。

  “我可告诉你,咱不管那个,来了就说买料器的事儿。买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高明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边下奶一边吃面膜视频讲解,一边下奶一边吃面膜视频讲解最新章节,一边下奶一边吃面膜视频讲解 xbiquges.com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